气举试验基地多相流研究室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气举试验基地六个子平台之一。于2016年10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下文设立。多相流研究室的主要功能定位为:气举应用基础理论与新技术研发、多相流人才培养及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为集团公司气举技术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于1985年由张柏年教授牵头成立了多相管流项目组,此后一直致力于石油气液多相管流基础理论及其在油气开采工艺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在多相流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和实力强劲的研究团队。
研究室拥有“多相管流试验平台”、“水平井气井动态模拟实验装置”、“气液分离与举升工艺实验装置”、“水平井变质量流实验装置”、“多相测量技术研发平台”等实验装置。
“多相管流实验平台”由吐哈油田分公司与长江大学联合投资近1500万元建立,功能完善、主要测量指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以完成0-90°内任意角度条件下的气水、气油、油水、油气水等多种多相管流动态实验。
“水平井气井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可以开展从水平段经弯曲井筒至垂直井筒到地面的完整水平气井气水流动动态实验,可以开展气流携液、携砂模拟实验,可以开展速度管柱排水、泡沫排水、涡流排水、气举排水等排水采气模拟实验。
“气液分离与举升模拟实验装置”可以完成气锚的分离效率测试、柱塞气举动态模拟实验等。
“水平井变质量流实验装置”可以完成水平井不同完井方式下气液在水平段的流动动态模拟实验,还可以用于水平井出液(出气)剖面测试仪器的检验和标定。
“多相测量技术研发平台”主要为油井和气井井口实时测量仪器研发提供实验、和监测手段。
研究室聚集了一批从事多相流、采油采气、矿场机械、自动控制、软件研发等方向的教师,围绕着多相流、升举法采油采气工艺方向开展研究。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职称 | 学历 | 所学专业 | 研究方向 | 毕业学校 |
---|---|---|---|---|---|---|---|
1 | 廖锐全 | 57 | 教授 | 博士 | 系统工程 | 多相流、采油采气工艺 | 华中科技大学 |
2 | 张顶学 | 44 | 副教授 | 博士 | 控制理论 | 多相流、采油采气工艺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赵志成 | 45 | 副教授 | 博士 | 渗流力学 | 油气井产能 | 中科院渗流所 |
4 | 刘捷 | 40 | 副教授 | 博士 | 油气田开发 | 多相流、采气工艺 | 长江大学 |
5 | 蔡昌新 | 44 | 副教授 | 博士 | 自动控制 | 采油气工艺、智能控制 | 长江大学 |
6 | 李军亮 | 40 | 讲师 | 博士 | 系统工程 | 采油工艺 | 武汉理工大学 |
7 | 张慢来 | 39 | 副教授 | 博士 | 矿场机械 | 管柱力学 | 长江大学 |
8 | 刘云 | 39 | 副教授 | 博士 | 流体力学 | 多相流 | 武汉大学 |
9 | 史宝成 | 40 | 副教授 | 博士 | 流体力学 | 多相流 | 西安交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 |
10 | 许冬进 | 38 | 副教授 | 博士 | 油气田开发 | 采油工艺 | 长江大学 |
11 | 李梦霞 | 35 | 副教授 | 博士 | 计算数学 | 最优化 | 长江大学 |
12 | 罗 威 | 34 | 讲师 | 博士 | 油气田开发 | 气举采油气工艺 | 长江大学 |
13 | 向华 | 40 | 讲师 | 硕士 | 计算机软件 | 软件研发 | 武汉大学 |
14 | 张兴凯 | 33 | 讲师 | 博士 | 多相流 | 多相流、多相测量 | 西安交通大学 |
15 | 刘凯 | 31 | 讲师 | 博士 | 多相流 | 多相流、多相测量 | 西安交通大学 |
16 | 李锐 | 38 | 讲师 | 博士 | 自动控制 | 采油气工艺、智能控制 | 长江大学 |
17 | 秦义 | 33 | 讲师 | 博士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非常规油气开发 | 长江大学 |
18 | 程立 | 34 | 副教授 | 博士 | 物理化学专业 | 油气井新型化学带压暂堵材料的开发 | 武汉大学 |
研究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多相管流(油、气、水);油气井向井流动态;升举法采油采气工艺;油气井动态仿真优化、油气井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新型升举法采油与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发;油气水三相测量与油气井单井计量仪器研发。